A sample of  lithium carbonate. Picture taken by  w:User:Walkerma in June 2005.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|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I, the copyright holder of this work, release this work into the  public domain. This applies worldwide. In some countries this may not be legally possible; if so: I grant anyone the right to use this work for any purpose, without any conditions, unless such conditions are required by law.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Dear All ~暨十月能傑推建的新書世界熱平擠"電源互聯網",近期很幸運的能搭上趨勢話題!!
        以下文章是我近期與幾位同好者的另一關注議題,希望對您有幫助!!謝謝~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"歐巴馬綠能政策&比亞迪電力車都會使用到的產品" >>>> 碳酸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太陽能&風力等電池材料)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近日,美國侯任總統奧巴馬綠能政策高調支援新型動力汽車,計劃至2015 年使美國新型
        動力汽車達到100萬輛上路。我認為,美國新政府的表態,加大此進程提速的可能性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在第十屆深圳國際高交會。比亞迪展示其突破動力電池發展的瓶頸--成本問題,而
        且其在純電動模式下的行駛里程也基本滿足自駕車日常使用的要求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這無疑是新能源材料領域的一個"衝擊波",我認為,有望對新能源材料的推廣應用
        產生巨大的影響。比亞迪所使用的"鐵電池"主要成份為磷酸鐵鋰,原料為鐵鹽、磷
        酸鹽和碳酸鋰,屬於鋰離子電池的範疇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除汽車領域外,新型鋰電池若能獲得成功,我們同樣可以期待電動自行車、手機、
        筆記本等領域對鋰和鋰鹽需求的明顯提升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碳酸鋰市場之現狀
        
         
 目前全球碳酸鋰供需基本平衡,如因新型動力電池而出現需求的跳躍式增長,碳酸鋰
        的供需平衡將被徹底打破。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大,將給現有碳酸鋰生產企業帶來革命
        性變化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新型電池材料比拼
        
         
 目前常見的新能源電池有鎳氫電池和鋰電,鋰電主要分為鈷酸鋰、錳酸鋰和磷酸鐵鋰幾種。
        鎳氫電池由於充電慢且具有自放電效應,應用受到一定限制。而鈷酸鋰和錳酸鋰由於震蕩條
        件下會發生爆炸,因此安全性較差,同時其重金屬也會造成污染,所以一般用於小型電池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而磷酸鐵鋰由於存在電子和離子傳導率差、堆積密度低等缺點,所以實際應用受到限制。若
        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磷酸鐵鋰在其他方面的的巨大優勢將促其成為車用電池的首選材料。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碳酸鋰需求可能會增加 根據研究報告估算碳酸鋰的市場需求量
        磷酸鐵鋰(LiFePO4)中的鋰含量約為4.4%,碳酸鋰(Li2C03)中的鋰含量為18.9%,以此推
        算生產一噸磷酸鐵鋰所需的碳酸鋰要0.23噸,考慮實際生產中的損耗,以0.3 噸計。假設每輛
        新型動力汽車需要100Kg的磷酸鐵鋰陽極材料,則所需的碳酸鋰約為0.03 噸。假設09年開始全
        球新增1%的乘用車使用磷酸鐵鋰電池,此後逐年遞增1%。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
        The following pages on Schools Wikipedia link to this image (list may be incomplete):